在全球經濟放緩與能源危機等宏觀因素疊加“漂綠(Green washing)”等負面新聞作用下,曾紅極一時的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主題投資在2022年受到了較多質疑,其相對表現也受到影響。而作為亞洲金融中心、ESG實踐的前驅,
香港的ESG
市場在去年依舊逆勢發展。
債券市場方面,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數據,香港特區政府在截至2022年7月底時,便已成功發行了接近100億美元等值的綠債;證券市場方面,根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數據,2022年港股市場上市的新股中,有近7成屬于新經濟股集資,即符合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而上市公司的股票。
展望2023年及未來發展,業內人士表示,ESG是金融市場長期發展的方向,且伴隨著能源危機的緩解,ESG主題投資有望卷土重來,并進一步邁入新的篇章,而香港憑借其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市場管治水平等優勢,將有望成為亞洲乃至世界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
ESG主題投資長期潛力值得期待
從2022年市場表現來看,環球ESG指數整體下跌,影響ESG主題投資表現。但長期來看,ESG主題投資仍值得展望,而ESG基金以其定位清晰、標的廣泛、風險分散、操作簡便等特征,正在日益成為ESG投資者最為青睞的投資工具之一。
ESG指數化投資方面,近年來中國境外ESG ETF產品規模增長迅速,資金呈持續凈流入態勢。即使在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資金流出的環境下,ESG相關的資金依然是流入的,只是流入的速度相比較過去有所放緩。根據彭博數據,2022年境外ESG ETF資金凈流入相較去年有所放緩,凈流入額為460.31億美元,同比下降65.34%,但拉長時間來看,2019年以來,相關產品累計資金凈流入約2887.33億美元。
ESG ETF在香港市場也有長足發展。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網站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香港市場上已有175只以氣候變化、環保、ESG或可持續發展為投資重點的基金獲得認可,其中9只為ETF,包括華夏恒指ESG ETF,Global X恒生ESG ETF、恒指 ESG增強精選指數ETF等,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香港市場ESG ETF總規模達到7.71億美元(逾60億港元)。
個別ESG ETF的規模與回報都非??捎^。以華夏恒指ESG ETF為例,據該公司透露,該只ETF截至今年2月底,規模接近9億港幣,成為目前香港市場中最大的ESG ETF。
而全球范圍內ESG ETF市場穩步發展也進一步說明ESG指數化投資的潛力。根據彭博數據,數量上,截至2022年底,中國境外ESG ETF產品數量共1112只,規模合計約4520.12億美元,產品數量同比增長27.09%。整體規模上,中國境外ESG ETF資產規模從2018年底的不足900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底的4500億美元左右,年化增速高達50.21%。
而在ESG債券領域,據華夏基金(香港)提供的數據,2022年全球流動性緊縮,大部分ESG概念指數下跌,例如全球GSS債券指數2022全年下跌21.58%,表現落后于彭博全球債券指數;亞洲債券市場方面,彭博MSCI ESG調整指數全年下跌11.6%,表現與基準指數基本相同。
華夏基金(香港)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ESG是金融市場長期發展的方向,公司一直非??春肊SG領域的投資潛力。公司認為,一方面,伴隨著美聯儲加息見頂,全球固定收益類資產預計會有較好的回報;另一方面,ESG概念長期趨勢延續,且伴隨著能源危機的緩解,全球和亞洲相關機構對于ESG的監管、公司對于ESG的披露不斷規范和透明,ESG主題投資有望進一步邁入新的篇章,這些都將對ESG債券投資的相對和絕對表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華夏基金(香港)也將看好ESG投資落實于實踐中,于今年年初“落子”了一只主動型亞洲ESG債券基金,將ESG理念融入華夏旗艦亞洲債券投資策略中,主要采取了短期內整體分散化投資于短久期債券、高質量債券以獲取確定性收益,且在未來利率繼續上行或者信用利差走寬的時機靈活布局長久期優質債券這一策略。
香港ESG投資生態日趨完善
近年來,隨著投資者對ESG的關注日漸增多,香港ESG市場整體已經得到快速發展,投資生態日益完善。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上任以來首份《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到,將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內地及海外政府和綠色企業的首選融資平臺;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此前也公開表示,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獨一無二的優勢,可連通國內外綠色和可持續資金,支持和助力內地省市、亞洲國家以至世界各地的綠色轉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綠色金融中心。
股票市場方面,事實上,自2015年起,港交所就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截至目前,港股市場已進一步規范成為全球ESG監管最嚴格的市場之一。在
政策要求下,港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的披露水平近年來達到新高,報告結構和內容都趨于完善,這對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而香港的綠色金融市場發展中,近年來得到較重大進展的是其綠色債券市場。
根據港交所公布的2022年業績報告指,2022年共有368只新債務證券于聯交所上市,總發行金額達7800億港元,當中共有75只綠色/ESG相關債券新上市,總集資額達2280億港元。
而2023年伊始,1月5日,香港特區政府又宣布,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成功發售57.5億美元等值的美元、歐元及人民幣綠色債券(綠色債券),且本次三幣發行為亞洲最大的ESG債券發行。
環球投資者對這批綠色債券需求強勁。據香港金管局數據,本次發行吸引了超過360億美元等值的認購金額,并成功吸引未曾參與香港特區政府以往的綠色債券發行的新投資者,同時亦得到不同類別的傳統和綠色投資者的持續參與。
此外,值得注意的,隨著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的不斷拓寬,內地通過“債券通-南向通”參與本次發行的份額亦有所增加,彰顯了香港作為首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本次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進一步豐富離岸人民幣產品選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發展ESG與可持續金融領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香港擁有穩健的金融體系、開放自由的資本市場環境、與國際接軌的法律與監管制度,大量的國際金融機構、專業人才及
第三方服務商匯聚于此,能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以及具備國際公信力的
認證、咨詢與評級服務,形成了較為完備的ESG生態系統。
華夏基金(香港)則表示,香港監管部門對于ESG相關的監管正在逐漸完善,表明香港整體的ESG生態仍然處于建立過程中,而作為背靠內地又與國際接軌的市場,香港如何使ESG披露標準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又能加強與內地市場相通,是個需要考慮的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