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全國
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月21日,在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分論壇一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表示,從行業成熟度上分析,水泥、電解鋁和鋼鐵行業均達到5顆星,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優先級靠前。
“歐盟碳市場在第一階段納入
電力、鋼鐵、水泥、煉油等重點工業行業,后續逐步增加
化工、冶煉、
航空等,而我國碳市場目前僅納入電力行業?!眹绖傉f,我國的
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
建材、
有色、
石化、化工、
造紙、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占國內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75%左右,“通過擴圍,可以豐富交易主體、品種和方式,提升市場活力,落實更多企業
減排責任,提升企業
碳資產管理水平”。
生態環境部有關部門綜合考量減排緊迫性、減污降碳協同程度、行業接受程度、數據質量和國際社會關注度等因素,研判各行業納入優先序,結果為:水泥、電解鋁、鋼鐵等3個行業均獲得5顆星,民航4顆星,化工3顆星,石化和造紙都是2顆星。
挪威大使館氣候與環境參贊愛琳證實,該國相關部門正在參與支持和起草中國碳市場鋼鐵、化工、石化和電解鋁行業配額分配指南,并協助制訂水泥和電解鋁行業報告指南。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發展部處長劉淑娟表示,水泥行業很有必要爭取納入全國碳市場,以利用市場機制,推動行業控排減排,“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效益,企業就有積極性,通過多種路徑進行技改,研發減碳技術?!?/div>
此次分論壇的主題是加快發展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扎實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與會專家還就加強碳市場數據質量管理等話題展開了研討。
分論壇二:用好碳定價機制之“錨”
坐穩氣候投融資之“船”
目前全世界有36個碳市場正在運行,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碳市場的地區。7月21日下午,主題為“完善碳定價機制、促進氣候投融資工具創新”的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分論壇二正在進行,國際碳行動伙伴組織秘書長斯特凡諾·德克拉拉向大家展現了當今世界碳市場是多龐大,新興經濟體推動碳市場有多積極。
碳市場是我國碳定價機制的主要形式,在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也為氣候投融資等活動錨定了基準價格。氣候投融資是指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是推動形成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強大助力。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
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表示,據測算,為實現
碳中和目標,我國需投資約130萬億元,引入投資機構調動社會資本,有利于我國形成科學合理的碳價水平,更好地應對國際貿易碳壁壘。引入投資機構,可分三步走,第一階段核準一批投資機構參與全國碳市場做市業務,為市場注入一定流動性。第二階段逐步建立有償分配、配額結轉等制度,逐步完善風險防控措施。第三階段隨著全國碳市場制度基本成熟和完善,允許更多金融機構、投資公司、碳資產管理公司等參與。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總經濟師張昕表示,我國碳市場的碳定價作用日益凸顯,形成具有合理激勵約束作用的碳價,才能提升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的能力,推動建成更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為將資金、技術、創新能力匯聚到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提供有效有力的指引,推進氣候投融資發展。
分論壇三:建設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7月21日,中國碳市場大會分論壇上,嘉賓們圍繞“建設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主題,就我國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建設,紛紛建言獻策。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又稱為自愿
碳減排市場,它與強制性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同,突出自愿原則。企業或機構把自己通過減排項目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拿到市場上去交易。今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愿碳減排市場正式啟動,參與自愿碳減排的減排量只需登記備案就能交易。
“因為
方法學標準不統一、自愿減排項目的數據質量和完整性等原因,造成部分自愿減排量的真實性受到質疑?!痹趪覛夂驊鹇灾行氖紫茖W家徐華清看來,我國的自愿碳減排市場建設存在諸多挑戰。
“與國際接軌、提供高質量
碳匯產品供給、保證數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等?!奔钨e們認為,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應該是國際化的市場,需要中國加強與國際市場對接。佩德羅·巴拉塔是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專家組聯合主席、美國環保協會碳市場和私營部門脫碳助理副總裁。他表示,碳市場和
碳交易體系與整個信用體系有關,提升碳信用質量至關重要。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表示,要想推動中國自愿碳減排市場的發展,必須有龐大的登記開戶主體。目前,企業已制定一個發展“參與人”的計劃,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其中。
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成和祥期望,要加強國內相關標準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皩彾ê瞬榈馁|量,直接影響到碳市場交易質量?!笔袌霰O管總局
認證監管司消費品處三級調研員楊書偉表示,需夯實現有法律基礎,加快修訂相關條例和
法規,對審定
核查機構和人員進行監管。同時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監督管理、聯合執法等,確保審定核查合規性和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