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清華五道口全球綠色金融
論壇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由NGFS研究專家網絡(ENR)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承辦,線上線下相結合,中英雙語直播。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李政出席會議并作主旨演講。
李政圍繞“能源安全與煤電轉型升級路徑”主題發言。他指出,我國能源
減排挑戰遠大于發達國家。我國從碳達峰到
碳中和的時間要短得多,要付出更加艱苦努力;同時處理好減排與發展的關系,保證能源安全與雙碳并行不悖,具有現實的挑戰性。他強調,我們要處理好發展安全和綠色轉型之間的平衡;利用我國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系統轉型;將碳達峰目標和任務分解到地方和重點行業,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以下來自清華五道口全球綠色金融論壇速記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今天的活動。在下面的20分鐘里面,我把我們研究院所做的關于中國實現碳中和長期轉型路徑的研究跟大家匯報一下。
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講,首先講一下能源與排放現狀。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了人類不僅是長期深遠的挑戰,而且是近期急迫的挑戰,急需我們應對。
去年阿聯酋開的COP28,把人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推到了新的高度,著名的阿聯酋共識對標1.5度,能源系統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轉型脫離化石能源。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加2倍,應該說全球都已經行動起來了,盡管在具體責任分配方面還在談判,總的來講大家已經認識到這是一個長期的危機,需要人類加強合作。
對于中國來說,我們一直走在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的路上,中國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去年又上了新的臺階。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達到了15.2億千瓦,在全國
電力裝機容量占比超過了50%。清潔能源發電量約為3.2萬億千瓦時,占比34%。中國在風能、太陽能產業鏈方面做了巨大的工作,占比非常高。
但是因為我國經濟處在增長過程中,同時由于疫情、國際局勢等種種原因,能源消費總量和
碳排放呈現增長,去年的能源使用達到了57.2億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煤炭的增量還是很大,但這是一個暫時的現象,中國已經在轉型的軌道上。實際上,這是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在頂點上賽跑的過程,是誰稍微多一點少一點的
問題,中國在轉型的路上,雖然會有一些曲折反復,但是總的趨勢是非常清楚的。
煤炭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從轉型過程中熱和電的供應是二氧化碳的單一的貢獻部門。從需求側角度來看,前五個行業(
鋼鐵、
水泥、
化工、
有色金屬和制造業)占比很高,隨著工業化過程逐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這部分碳排放會逐漸下降。
第二部分,我們來看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轉型路徑。我所在的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我們始終關注中國能源系統,所以建立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能源轉型路徑推演模型,對設定的氣候目標之下,未來實現碳中和的轉型路徑進行了研究。我下面把一些研究結果給大家匯報一下。
我們認為,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主要就是要走一條以《巴黎協定》所設定的2度和1.5度為目標的長期的低碳轉型的路徑,在2030年前要實現碳達峰,2050年二氧化碳剩余可能還會有15億噸到30億噸,2060年前實現全部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我們認為,碳中和應該是全經濟尺度、包括所有溫室氣體。這里大的平衡是兩條,一個是,到碳中和的時候,
碳匯基本抵消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另一個是,能源系統和工業工程排放實現凈零。
要想實現上述目標,首先能源系統要轉型,通過提升能耗、能源結構低碳化、碳捕集三個途徑。
我們估計一次能源到2035年左右進入平臺期,重點在于不斷提升能效。從能源效率角度來講,單位GDP能耗強度到2035年要比2020年下降25%,到2060年進一步下降到75%,這樣從能源效率角度進入世界前列。
同時發展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是實現能源轉型的根本性措施。通過能源結構降碳,使得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斷提高;到2030年要提到25%以上,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到70%,2050到2060年要提到80%到90%,這樣我們到2060年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20年下降80%以上。最后還殘存一些,采用技術手段抵消。在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同時,我們要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氣都要做減少,其中煤炭要做大幅度的減少,將來的能源80%到90%是由非化石能源提供的。
從目前所設想的技術可獲得性來講,可能我們還會使用一定的化石能源,但是還是有很大不確定性,這取決于技術進步。如果長期儲能的技術取得突破或者像核聚變的技術取得突破,未來還是有不確定性的。與此同時,非化石能源快速增長,我們估計到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要想實現碳達峰,同時進入快速下降軌道的話,2030年風光裝機要達到30億千瓦,2035年達到45億千瓦,到2050年會更高,這是非化石能源,尤其是風和光的快速增長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必要條件。
剛才我講了因為安全的原因和技術上的需求,可能我們還要使用一部分的化石能源,但是這部分能源就不能排碳,我們需要碳捕集和封存,在整個模型里面預計2060年需要捕集18.9億噸的二氧化碳,來解決工業部門的難減排的部分和能源部門的參與的碳排放。生物質的負排放技術和直接空氣捕捉的碳排放技術可能會應用。
能源消費側也要做巨大變革?,F在能源使用品種很多,要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極大提高終端用能的電氣化水平,我們預計三分之二,約為64%或65%。氫能和生物質能源要達到相應的比例,這樣終端部門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的量就會很小了。從電力角度來講,2060年預期電能總消費在18億度的消費,大概3.4萬億度電制氫,產生大約8600萬噸的氫,絕大部分是綠氫。綠氫是我們用氫的正確的打開方式。氫能將會在能源、工業、建筑、
交通方面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怎么樣去把這件事雞生蛋,蛋生雞的推起來?從遠期來看氫肯定需要的,但是從細節來看,這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生物質能源未來將非常受到各個行業的歡迎,我們認為未來到2060年生物質利用消費量大概為5億噸標煤,分別用于燃料、負碳排放和零碳的燃料,生物質是在未來將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從部門角度來看,工業部門要加快轉型。所以在2030年前工業部門要實現達峰。未來像難減排的重工業,還有化工,氫能的原料利用就會起到作用。在這個領域里面,低碳轉型要主要通過改善產業結構、用能結構,同時要
節能提效。所需要的技術我這里羅列了一下,包括節能、電能替代、氫能、甲醇等等。
我們希望建筑部門在2025年左右達峰,必須在2030年之前達峰,從轉型發展趨勢角度,一方面要控制新增建筑的量。在此基礎上通過電氣化,通過各種零碳的、低碳的供熱的熱源來解決建筑部門轉型的問題。所以像電能替代、余熱供暖、光儲直柔、建筑負荷柔性化將會逐漸得到發展?,F在中國已經開始在發展了,像清華大學也在思考怎么樣去零碳化我們的校園,要去找到高效、低成本的辦法實現校園的低碳化。
交通部門要電氣化,交通、
航空、航海都是難減排的部門,采用一些新的技術,咱們今天的會議談了很多,實際都是在國際上已經有所端倪了,但是未來還沒有展開,將來這部分的碳排放量殘存的會比較多的。
電力部門是最重要的部門,因為能源在這個里面大規模的集中使用,而且碳排放也是集中的,電力部門在整個脫碳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比其他部門擔負起負碳排放的責任,整個系統在2060年前碳中和,但是電力系統需要在2055年左右實現碳中和,而且要產生一定的負的排放,給難減排的部門提供一些支撐。
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整個溫室氣體排放里面,大約85%是二氧化碳,但是還有百分之十幾的是來自于甲烷、氧化亞氮這種非二氧化碳排放的溫室氣體,而且非常難減排。能源、農業和廢棄物這些非二氧化碳的部分是非常難減排的。我們希望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能夠在2030年之前和二氧化碳氣體同時達峰,到2035年左右能夠實現穩中有降,之后進入一個快速下降的軌道。
總結一下,中國的能源轉型路徑,第一個是供應側低碳化,我們的非化石能源要提高到85%,第二個消費側電氣化,從現在的26%升到64%,另外一個電力的零碳化。電力要發展可再生能源,從目前來看,出于安全原因還需要用一部分化石能源,這部分必須用碳捕集和封存,通過生物質能-碳捕集和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氣捕獲技術(DAC)實現負碳排放。
今天的主題是綠色金融,綠色金融對促進能源轉型是非常重要的,對中國來講提供了新的機會和經濟風口,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最后是結論,我們的減排難度是前景很好,但是減排難度很大。盡管我講大形勢是未來一定的,但是現在還是有巨大的困難。因此,我們要處理好發展和綠色轉型之間的平衡,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的發展可再生能源。
最后一條建議,推動2030年前碳達峰務必讓各個地方、行業、企業都行動起來,需要明確峰值和達峰點,這樣大家有一個準星和集合點。這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